不久前,我无意间碰到了我的一位女员工在电话里对来电者说:“很抱歉,克雷辛西女士现在正在出差,要等到明天才来。”但事实上那天我只是和我的一位生意伙伴正在攻关一个重要的项目,我们不愿意被打扰。这位同事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我。直接说:“克雷辛西女士今天不方便接听,您可以明天再打过来吗?”有什么不好的吗?这一瞬间我再一次意识到“真诚”这一价值观于我而言是多么重要。随后我与这位女同事说了这件事,并且要求她以后得开诚布公。她又怎么会知道她的上一位雇主迫切需要的那种话术与我的价值观产生了猛烈的碰撞呢?他甚至不准她在他度假的时候接听电话。她的任务就是告诉别人他正在出差。
价值观构建了指导我们行为方式的导向框架,因为价值观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与主要受先天遗传以及孩童时代经历影响而形成的动机不同,我们的价值观一直都在受我们个人环境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像“顺从”这种价值观对于100年前的许多人而言其价值定会高于现如今。在漫漫人生路上,价值观也会随时间而变。比如,20岁时人们不会过多关注“健康”这一价值,因此他们更不会去让这个价值指导自己的行为。但等到了50或60岁的年纪的时候可能就已经不会这样了。
如果人们将价值定义为行为的导向框架,那么价值的清单事实上是开放的,而且并不存在普遍性的重要或者不重要的价值。由于这一点,在科学上还不存在具有约束性的对于价值的定义,也没有令所有人都认同的价值目录。当被问到其价值观时,人们往往会举出社会理想的词语,例如“世界和平”或者“公平”。这些词语听起来固然美好,也令人向往,但是它们对我们实际的日常活动又能有多强的指导作用呢?我们为人处世真的称得上公平而且我们真的有在为世界和平积极地做些什么吗?也许类似于“优雅”“热情”或者“自我实现”才是更加实在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