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能赶上时运,得不到宠信
神宗皇帝罢免知制诰,扫**御史台,满朝臣子束手无策,噤若寒蝉,但一轮打击过后朝堂上却空出不少位子来,其中最要紧的就是宋敏求担任过的中书舍人一职。于是神宗命重臣举荐才俊充任中书舍人。枢密副使冯京第一个上奏,举荐了三名年轻臣子:直史馆判官告院苏轼,国子监直讲刘攽,集贤校理曾巩。
接了冯京的举荐,皇帝觉得举荐三人中以苏轼最适合担任中书舍人,但有些拿不定主意,就把札子交给王安石,问他:“宰相以为这三人可用吗?”
看了冯京的举荐,王安石暗暗皱眉。半天才说:“中书舍人是陛下心腹之臣,要用老成有能力的人。集贤校理曾巩颇有才学,文章天下知名,但此人脾气固执,不识时务,不适合做中书舍人。”
曾巩是欧阳修的得意门生,文章天下知名,与苏轼、苏辙、王安石不分伯仲。可曾巩的政治见解与欧阳修、富弼等人相似,对“新法”多有抵触,这个人王安石是不肯用的。
其实神宗也知道曾巩不适合做中书舍人。就问:“刘攽如何?”
王安石又摇头:“刘攽才学极高,尤其精通史学,可这人身上有个很坏的毛病:不论时间、不分场合,见人就开玩笑,上蹿下跳像个不长毛的猴子,朝廷大臣一多半被他取了外号儿,这么个不踏实的人在陛下身边不但不妥当,也很不得体。”
刘攽本是王安石的好朋友,但他这个爱开玩笑的毛病是真的,王安石说得是实话。
冯京送来的三名人选,神宗真正中意的其实是苏轼。现在王安石把两个人都否了,神宗才问:“苏轼如何?”
皇帝先问曾巩、刘攽,最后才问苏轼,分明是要用苏轼的意思。因为下头报上来的只此三人,若都否了,显得王安石太霸道。可在这三个人中,安石最瞧不上的倒是苏轼,忙向上奏道:“苏轼才学过人,仁宗朝以制科超等拔擢,天下人都以为这是个英才。然而臣对此人注意过很久,觉得苏轼只会空谈,不办实事,根本没有做大臣的能力。以他的本事,最多当个府判官,中书舍人非其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