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审结之后,皇帝和群臣会于崇政殿,共同讨论苏轼一案。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崇政殿上却乌云四合,压抑凝重。神宗皇帝高居御座,抬头挺胸,看起来仍是十二年前刚继位时那位威风凛凛的“活尧舜”。押班的两位宰相,吴充已经又聋又瞎昏聩不堪,站在那里像块朽木;王珪把头低在胸前一动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在王珪身后,参知政事章惇、御史中丞李定、御史知杂事张璪、监察御史里行舒亶、何正臣等人沉着脸站成一排,好像阎王殿上的判官鬼役,其余臣子或已吓掉了魂儿,一句话也不敢说;或有心暗助苏轼,可皇帝没发话,风头不定,这些人也不敢出声。
沉寂良久,监察御史里行舒亶出班奏道:“原祠部员外郎直史馆苏轼一向反对新法,诽谤圣朝!陛下对苏轼极为迁就,仍然委以重任,哪知苏轼丧心病狂,不念圣恩,每有水旱灾害或者盗贼之患,此人必然欢呼雀跃,把一切祸事归于‘新法’。陛下兴修水利,苏轼就写诗说‘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暗示水利不能成功;陛下整顿盐法,苏轼就写诗说:‘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讥讽朝廷盐法是苛政;陛下发‘青苗钱’,苏轼就写诗说:‘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讽刺‘青苗钱’全都放给乡村无赖,让这些人挥霍尽了!如此可恶的言论,偏有不学无术之辈以‘苏诗苏文’为美,争相传抄,甚至刻印成书在市上贩卖,流毒无穷!又有一帮大臣借苏轼之言讽刺朝政,批评陛下,闹得人心离散,朝廷不安。臣等奏请陛下治苏轼‘大不敬’之罪,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舒亶只是个监察御史里行,他跳出来无非是给大人物打前站,就像大菜上桌之前先端上一个小小的冷盘儿。神宗皇帝对舒亶的话不置可否,往下瞟了一眼,见朝堂上静无声息,连一个站出来和舒亶争论的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