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CHO:永远的三毛

ZHAO YE:赵野 “天堂之鸟”20年忆

字体:16+-

1991年年初的成都,一个寒冷的日子,理想主义的南风已去。我在九眼桥附近的九龙饭店里,为肖全的三毛照片配文字。这批照片拍摄于三个月前一个漫不经意的下午,在府河边的柳荫街,最成都的一条小巷,四周是各种茶馆和小店,以及永远闲散的市民。那一天,“三毛将她的一生演绎了一遍”。面对这批被她称为“漂泊生活几十年的概括”的照片,我知道我写上什么样的东西都不合适,只有三毛自己的文字,才是这些照片最好的注脚。我手上正好有她的几本书,和一盒齐豫的磁带,里面大部分歌词是三毛写的。做这些工作我用了一个或者是两个下午。几周前,三毛刚在台北弃世而去,一个朋友要出版一本纪念她的书。二十年后肖全问我,当时为什么要取名“天堂之鸟”,我说,我完全记不得了,我甚至不能确信是我取的这个书名。

三毛如果真的能像成都人那样,“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在乎”,安安逸逸地过日子就好了。她是一个快乐的人,对家人对朋友对她的读者满怀着爱与尊重。

三毛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是一个传奇。那时,人们只能憧憬外面的世界,而三毛丰富炫目的经历和生动灵性的文字,极大地满足了那个时代的想象。那种在路上的漂泊感、异国他地的乡愁、青春的迷惘以及旅途中的趣闻趣事,迷倒了一代纯正理想的青年。至于我自己,因为很早就投身纯文学写作,我的英雄是另外一些人:里尔克、叶芝、曼捷斯坦姆、瓦雷里、博尔赫斯。但《橄榄树》这首歌和《滚滚红尘》这部电影,却一直有感动我的一些东西。

天下的女人都一样,生来就有母爱。我从未想过三毛要有孩子,该多好玩。

第一次听人提起肖全,我还在重庆。小说家费声写了一个短篇,题目就叫《肖全的天空》。费声本名王永贵,柏桦为他取的笔名,意为“被浪费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个名字中了谶,因为费声后来就真的被浪费了。那晚,柏桦和费声给我讲了很久的肖全,他的天赋和易感动带着发现的**和快感。1988年我回到成都,钟哥(钟鸣)就带着我去找肖全,要他为我拍照片。我见到的肖全,帅得过分,却单纯透明,如泓清水,真诚地臣服于各种权威,特别是美和名气。那是一些带给我们幸福的旧日子,我还能感受到它们的质地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