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朴赞郁的蒙太奇

复原的可能性

字体:16+-

《银翼杀手》

在某个电视节目中讲述的内容变成了祸根。关于“戴克(哈里森·福特饰演)是否为仿生人”这一问题,我发表过自己的见解,结果有些人要求我做更详细的说明。在纠结的过程中,我无意间翻阅旧杂志,在里面看到了一篇相关的文章(Site and Sound,1992年12月刊上的《银翼杀手,说“差异”》),于是决定用文字做进一步说明。那篇文章的作者,其见解跟我几乎完全一致(不愧是长期对这部电影感兴趣的一级评论家)。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雷德利·斯科特拍摄本片时的脚本相关信息在这之前我是真的闻所未闻。考虑到围绕导演剪辑版优越性的各种争论,这无疑是值得回味的焦点,所以决定谈谈《银翼杀手》。

导演为了1992年的导演剪辑版,删除了戴克的旁白和最后一幕,并插入了戴克的幻想。除了范·吉利斯音乐的全面改版,这三个地方的变化是再次引发争论的导火索。旁白内容原来是以逃亡之后回忆往事的方式呈现,这事实上排除了戴克是仿生人的可能性。而如今,一切寒酸的四肢全部被清除,一切假设都有了可用武之地。片中并没有出现被誉为“逃避之花”的圆满结局(此时用作背景的航空拍摄镜头是为了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闪灵》开场而拍摄的),而是以沉重的电梯门遮住男女的黑暗画面代之,这个镜头暗示了两人的未来不会出现任何可期的结果,加上没有任何戏剧性需求的独角兽的幻想(是雷德利·斯科特的下一部作品《黑魔王》中的场景)足以引起各种解读及争论。最终,导演将所有的状况都模糊化,为电影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在那个地平线的一端,有一个隐藏的真相,那就是戴克的真面目。

为了清除仿生人,还要雇用另一个仿生人?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正如罗伊(鲁特格尔·哈尔)所言,他们是奴隶,或者是未来的劳动阶级。在资本家和白人农场主分别压迫工人和黑人奴隶时,经常会动员已被收买的工人或黑人来笼络人心,这是一种历史常识。他们对待同事的手段甚至比雇主还要残酷。要让普通的侦探去追捕头脑比人类还要发达、肢体比人类还要强大的仿生人逃亡者,恐怕是力不从心的事情。换句话说,戴克也许就是“未来的敢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