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子通释

第十八章

字体:16+-

虚静的心境是一个修炼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这个目标可以提示世人:很多执着的追求和努力,效果适得其反。

在以后的论述中,老子要花费不少篇幅来呈示种种适得其反。呈示的目的,就是劝导人们返归虚静的本性。只要不虚静,怎么张扬都会走到反面。

这一章只有二十六个字,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却影响巨大,因为它讲的全是“反话”,摇撼了人们的习惯思维。

寻常社会的约定俗成,往往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但大家常常因为已经习惯而继续努力,不愿意去考虑深层的逆反结构了。

指出约定俗成背后的恼人奥秘,这是顶级哲学家的使命。但是,哲学家未必是社会改革家,他们在指出背后奥秘之后并不要求人们改弦易辙,走相反的路。如果这样,他们就有点浅薄了。他们只希望人们建立另类思考,构建立体思维,使人类真正成熟。

老子指出在约定俗成背后的逆反结构,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二十世纪,才有西方现代派哲学家和艺术家去触摸。一触摸他们就十分惊恐,称这种逆反结构让人“恶心”。因此,“恶心”也成为现代派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恶心”是一种不可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复杂状态,来衬托人类生存的灰色无奈。老子所揭示的逆反结构,也包含着不可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无奈。这位年纪太老的“现代派”实在是走在人类思维的最前沿,让当代思考者不得不面对鸿蒙的历史烟尘深表敬意。

老子的这二十六个字是这样说的——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几乎用不着翻译。但是如果要强调相反相成的因果关系,可以用更简明的现代句式:

大道废弛,才倡道义;

智巧出现,才有大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