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天下的事,要知便能知,想见便能见,那还要辛苦学习吗?
老子对于“学习”的功效,确实很怀疑。他认为,天下真正要学的是道,但道只能悟,不能学。而道之外的各种学习,都不重要,而且往往学得越多,离道越远。就像我们经常见到的那样,不少“书呆子”学得越多,越不明天下大道。
那怎么办呢?老子的想法是,人们少学一点不要紧,少而又少,反而能进入“无为”状态,接近大道。这是他的“无为”思想在学习上的体现。
对学习持这样的观点,常常使很多学人皱眉。因此河上公注释,老子所说的学习,是指“政教礼乐”,老子排斥的,并不是所有的学问,只是“政教礼乐”之学。学这些东西,反而会挑动起人的“情欲”和“文饰”,所以学得越少越好。我发现,后来不少研究也就根据这种判断,把老子对学习的怀疑都说成是对情欲的提防了。
但是,我实在没有看出来老子在这里是在提防情欲。
至于老子对学习的怀疑,是不是专指“政教礼乐”之学,我也有不同意见。老子确实不喜欢“政教礼乐”,而当时他周边的教育也常常陷于这个泥淖,这是事实,但老子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要大得多,深得多。
请不要忘了,他刚刚在上一章讲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说明他相信,一般的学习达不到这种“知”和“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对于天地宇宙在运行之中所蕴藏的自然大道,一般的学习很难问津,因此再学也没有用。他希望人们不要花那么多精力到处去听课,而应该明白真正的老师在天上,在自然,在自己心中。
因此,他对学习的怀疑带有整体性。我们不要为了维护他的正确,替他来做“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