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子通释

第五十章

字体:16+-

终于,老子要讲生死问题了。无论对人生,还是对大道,这都不是小问题,但老子讲得很轻松。

老子说——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段话,开头的“出生入死”四个字就让研究者们动了不少脑筋。吴澄在《道德真经注》里解释得比较复杂,他说:“出则生,入则死。出谓自无而见于有,入谓自有而归于无。”王弼则注得简单:“出生地,入死地。”

我自己则在两种解释间犹豫。第一种很哲理化,认为“出生入死”的意思是,一个人一出生,就进入了死的程序;第二种比较简单,认为“出生入死”就是指一个人“出而为生,入土为死”,只是泛讲生死,没有太多哲理。我在前一个译本中采用了第一种解释,这次,我则让它仅仅成为一个过渡结构:“生死之间”。

因此,我的翻译是——

人,在生死之间出入。

靠近生的,三成;靠近死的,三成;自己找死的,三成。怎么找死?奉养过度。

听说真正善于摄护生命的人,走在陆地上遇不到犀牛和老虎,进了军队也不被伤害。对他们,犀牛用不上角,老虎用不上爪,兵器用不上刃。

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还没有进入死亡名册。

在老子看来,生死是一种自然安排。谁安排的?大道。他所说的靠近生的三成,靠近死的三成,这都是自然安排。唯有另外三成,违背了自然安排,因此成了自己找死。

一个人,如果不违背自然安排,认真地摄护生命,那么,自然大道就不会让他夭折,因为他还没有到时间。文中说犀牛、老虎、兵甲对他都没有办法,无非是表明:当自然大道还没有安排时,他怎么也死不了。犀牛和老虎,并不是童话故事,而是象征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