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子通释

第六十二章

字体:16+-

这一章讲道的两项秉性:一是穿越善与不善,二是高于最高权位。这对习惯思维和权位思维,都是突破。

先看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为什么道能穿越善与不善,使不善的人也想保存一些呢?老子得出的答案是,道所带来的“美言”、“美行”太有社会影响力了。美言可以让人获得尊敬(“市尊”),美行可以让人加重分量(“加人”),这种结果,会让不善的人也非常羡慕,他们怎么会不要?

连不善的人也能动心的“美言”、“美行”,在版本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小问题。王弼注本上出现的是“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这容易使人产生对“美言”和“市”的误解。但是,《淮南子》在引述这段话时已经是“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清代俞樾在《诸子平议》中认为王弼注本可能抄漏了字,结果把上半句末尾的那个“尊”字错移下来了。我觉得俞樾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顺便要说,这里的“市”并不是买卖的意思,而是“获取”之义;而“加人”的“加”,则是“加重”之义。

这么一说,大家就能明白,“美言”、“美行”所产生的正面效应,确实会让不善的人也眼睛一亮,更不必说处于善与不善之间的普通民众了。

从这一段表述来看,老子很看重社会影响力对一般民众所产生的吸引力,甚至也不反对自古以来对道的神奇传言,例如能够有求必应、消弭罪责等等。让普通民众能在这种社会影响力中渐渐向大道趋近,是一件好事。这再一次表明,老子是不在乎种种区分和界限的,相信大道有能力把天下归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