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四季》
二〇〇九年。联合国将其确定为国际天文年、国际天然纤维年、国际和解年,以及大猩猩年。此外,这一年也恰巧是亨德尔辞世二百五十周年。人们有手机、iPod、脸书、YouTube、Napster、iTunes,还有名为“重逢网”的社交网站。数字音乐的销售量已远远超过CD。沃尔沃斯、淘儿唱片、普罗唱片行以及上百家独立小型唱片行都已尽数歇业倒闭。如同先前的黑胶唱片与卡带,CD也已式微。
然而处处都是音乐。超市、商场、地铁,酒吧、餐厅、电梯、医院。打给银行,在等待通话期间,她能听见管弦乐版的《昨日》。就连在牙医诊所都能听见音乐,有一回是巴赫,男医生在给她补牙时放着《哥德堡变奏曲》。每次搭公交车,她都能听见咚咚的乐声从隔壁乘客的耳机中传来。
伊尔莎·布劳克曼在慕尼黑郊区的一家小小的利多超市购物。她要买的东西不多,只有一条面包、几片火腿,还有第二天的伙食。每次看见自己所需的东西那么少,自己的购物篮与其他人巨大的推车相比显得那么空旷,她心里总会一阵讶然。她穿着件绿色外套,系着条白绿双色的围巾,下半身则是件飘逸的宽腿裤,脚上配了一双精致好鞋。长及下巴的发丝银黑交杂,但近来她常用母亲的骨梳绾起头发,只是仍和过去一样,头发常毫无预警地松散垂落。
那是个料峭的秋日。云层浓密,没有任何想要移动的迹象。她和附近几名居民寒暄招呼,他们都知道她的工作(小提琴老师),也知道她膝下无子,但有许多常会令她放下手边一切赶去照料的教子、教女。人们知道她生活惬意,经济还算宽裕。(无须问,从她精心的装扮上就看得出来,连去利多超市她也穿着体面。)事实证明,当她将自家公寓放上市场出售时,房价相当可观。原本贫穷寒碜的地区已变得炙手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