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子游问孝:什么是尊敬

字体:1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孔子,什么叫孝。

子游,姓言,名偃,比孔子小四十五岁,是孔子的一个学生。

子游是一个平民。读到这里,我们发现,孔子对普通学生和贵族学生说话,是不一样的。他跟贵族学生说话点到即止,不愿意多说,不攀附权贵。

孔子对孟懿子说“无违”之后,如果对方愿意接着问,孔子会继续解释;如果对方不愿意再发问,孔子则不再多说,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平民学生樊迟。

孔子跟子游说话,说得特别明白。

他先指出一个现象:在今天,所谓的孝就是能养。放到现在,意思就是,子女觉得给父母买了房,买了车,带父母去旅游,给父母钱,就是孝。

孔子的观点则不同。孔子认为,“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个人养一匹马,养一条狗,也能做到如此。而“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一个人在赡养父母的时候,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的态度,这跟养马、养狗有什么区别。

孔子这话说得相当难听。

此时,孔子离他生命的终点已经很近了。而曾经发生了一件事,我认为孔子心里并不舒服。

一天,孔子的学生上朝回来,孔子问朝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说,上朝时讨论了一些大事,并没有对孔子说细节。孔子说:“你没有告诉我的事情,我听得多了。”

这说明孔子的晚年生活节奏变慢了,反应变慢了,感官变慢了,也出现了话多、信息不灵、爱操心的特点。此时,连孔子的学生,那些他看着长大的孩子都开始说:“我们在谈论国家大事,您就别多问了。”

有可能在发生这件事之后,子游刚好跑来问孝,撞到“枪口”上了。孔子说,不要像养犬、养马一样去养一个老人家,这是孔子作为一个老去之人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