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举直错诸枉:领导者如何选拔人才

字体:16+-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直错诸枉”,这句话在《论语》中出现了很多次。

“举枉错诸直”中的“举”和“错”,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举措”是否能完全对应得上,还无法确定,但我觉得可能是有一定关系的。

鲁哀公是国君,他问孔子,怎么做老百姓才能真正服自己。孔子回答他:“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直”指的是正直的人。你把正直的人推举上来,让人们看到这些真正能干的好人被提拔起来,这时候则民服。

“枉”就是不正直的人。提拔不正直的人,老百姓自然就不服。

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把不正直的人打压下去,老百姓就愿意服你,因为老百姓看国君的价值观,就是看他用什么样的人。如果国君总是重用那些不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服了。

历史上有诸多类似的教训。比如宋徽宗最喜欢的是蔡京、蔡卞兄弟俩,老百姓最喜欢的是苏轼、苏辙兄弟俩,但是宋徽宗就是不喜欢苏轼、苏辙。于是,蔡氏兄弟的地位越来越高,苏轼的地位越来越低,被贬到海南岛……老百姓自然不服,觉得这个政权是有问题的。

这里又涉及对干部考察的问题,如何考察官员,自古都是一个难题。

位高之人,常常禁不住别人的揣摩和诱导。按理说,能当上皇帝的人不至于太笨,但是一旦他坐到那个位子上了,下面难免会有一些人天天研究如何讨好皇帝,如何让皇帝高兴,怎样让皇帝产生优越感,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很棒。皇帝慢慢地就会被误导,以为那些迎合自己的人对自己的话非常重视,工作又有能力,就很容易看走眼。

当一个领导者开始自我膨胀,注重面子,爱拉帮结派时,就很容易“举枉错诸直”。因为他在做每件事的时候,考虑的不是这件事对老百姓好不好,对大家共同的愿景好不好,而是把自己小团队的利益和个人的面子、权力放在第一位。这样一来,他所提拔起来的人就会很糟糕,会谄媚,会欺上瞒下,会拉帮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