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这是孔子的感叹。
在《八佾》篇中,孔子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人如果不仁的话,礼和乐都不能约束他。
在这里,孔子又发出了感叹“礼云礼云”。
有人把“云”作为语气助词,这句话就是“礼呀礼呀”。还有人把“云”作为动词,“说”的意思,这句话就是“你总说礼”“你嘴上整天挂着礼”。
“玉帛”是玉器和丝帛,都是当时礼仪活动中涉及的物品。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整天说礼呀礼呀,难道说的都是玉器、丝帛之类物质上的东西吗?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整天说乐呀乐呀,难道说的都是敲钟打鼓这类形式上的事吗?
孔子这里讲的,是外在的形式背离了礼乐制度的本质,没有做到内外合一。如果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能够进入每个人心中,人们发自内心地奉行礼乐制度,孔子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周公之礼是在什么时候变了呢?当礼乐执行变成走过场,变得形式化,变得官僚化的时候,周礼便名存实亡了。面对礼崩乐坏,孔子内心忧虑,发出了无奈的感叹。
孔子的感慨让我反思当今对待节日的态度。现在很多节日都过成了购物节,比如三八节要购物、父亲节要购物、母亲节要购物,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也要购物。节日设置多数为了庆祝、感恩、纪念、提示一些事情,有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但是在商业化的炒作下都变成了买买买的“剁手节”。
孔子强调过这样的道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流程和仪式感到底是为什么而存在?孔子认为,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这件事情的本意而存在,而不是为了把它搞成一个形式。如果真心诚意,不需要奢华、繁缛,一缕清香,足以表达心中感念。若心无敬意,对节日、祭祀、礼仪不尊重,那么流程再精细,物品再奢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都是铺张浪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