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天何言哉:很多至理要靠自己感悟

字体:16+-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在这一天又发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感叹,“我以后都不想讲课了”。

孔子像开了一个师资班,教三千学生,这些学生都有传递思想火种的责任。如果孔子不讲课,问题之大可想而知。

因而子贡说:“你如果没有言论,那我们学什么?我们向别人转述什么?我们怎么教别人?”

孔子回应:“你听过上天说话吗?但是春夏秋冬,时运有序;万物生长,兴衰有常。这一切并不需要上天命令安排。”

这个感慨有浓厚的哲学意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运行有序,因为有道、有规律。这个道看不见也摸不着,但确实存在,有规律可循,世界运行循环往复,其间的生物生死交替。

中国古人效法天地,认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不会偏心。天宇不会因某个人好给他光明,因某个人坏则给他阴暗;土地不会因某个人好而承载他,因某个人坏而不允许他行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无私而成其私。它不用说话,就能够把这些东西全部都推动起来。

孔子虽然没有学过复杂科学,但对复杂科学有深刻感知。如果他读了《大历史》这样的书,或者《起源:万物大历史》这种讲宇宙大爆炸的书,也会感慨“英雄所见略同”。神奇的大自然是靠简单的规律不断地进化,形成“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的状态。

孔子很仰慕上天的力量,虽然他不知道天地是如何运转的。孔子发出这样的感慨,有可能是受了挫折,有点像曾经跟子路讲的“乘桴浮于海”——道不行,就到海外去。

在传授知识的实践过程中,老师有时候少说一点也有道理。老师少说一点,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多一点。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实践,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因而这一段话,也可能是孔子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他可能觉得自己讲得太多,反而没有把至理传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