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这段话像在对暗号、解密码一样,直接看原文很难懂。我读了很多遍,查阅了很多不同的注解,才能理解它。
上下两段对话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关联,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得先了解对话背景。从鲁定公到鲁哀公,由于君权被架空,一路下来,“三桓”总是欺负他们,鲁哀公对“三桓”忍受了很长时间。宰我是鲁哀公的助手,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曾经骂过他。因为他白天上课的时候喜欢睡觉,孔子严厉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哀公问社”,“社”是土地神。鲁哀公问宰我,修建土地庙的时候,种什么树比较好。土地庙是宰杀祭品的地方,一般会将牛羊等牲畜在此处宰杀之后,再搬去祭祀。因此,土地庙有杀气。
在这样一个有杀气的地方应该种什么树呢?宰我回答说,夏朝的礼节里用的是松树,商朝是用柏树,周朝则是用栗子树,栗子树取意于“使民战栗”,让大家害怕。
有人把这段话传给了孔子。孔子没有发出任何关于种什么树的评论,而是说“成事不说”,凡是已经要成功的事,别提了;“遂事不谏”,即将要做成的事情,就不要再劝阻,也不要再提新的建议了;“既往不咎”,发生过的事不要再讨论。
孔子为什么突然说了这三句莫名其妙的话?事后有很多人猜测,哀公问社于宰我,实际上是想问能不能把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灭掉。他作为君主,被压制了这么多年,除掉“三桓”是他应该做的,这应该可以称为阳谋。
关于这个计谋,孔子的看法是,无论这事能不能成,都别说了。能成就不必说了;快成了,也不用说;过去了,照样不能说。你要做就做,不做就算了,别提出来,因为只要说出口,就会惹出大量的麻烦和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