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哀而不伤:在《诗经》中学习情绪管理

字体:16+-

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这一句很有名。

《诗经》的开篇是《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有一种说法是,孔子所说的《关雎》在这里指代的是整部的《诗经》。

孔子说《关雎》,或者说《诗经》最动人之处,在于乐而不**、哀而不伤。

“乐而不**”,“**”指的是泛滥。《诗经》在描述快乐的情景时并不泛滥,美好而有节制,不会让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哀而不伤”,《诗经》所发出的情思虽然能唤起我们的愁绪,让我们感觉有些难过,但并不“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哀之过而害于和”才叫作伤,如果哀痛太过,打破了和谐,就是“伤”了。

“乐而不**,哀而不伤”,是孔子的文艺观。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做到乐而不**、哀而不伤。

孔子提倡这样的文艺观,但他自己却并不是这样。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他在齐国时,听到了《韶》乐,为之沉醉,回来以后竟然三个月尝不出来肉味。

孔子很爱吃肉,可谓无肉不欢,但是他听完音乐之后,对吃肉都失去了兴趣,因为他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这算不算乐而不**?当然不算。一首歌听完,连续三个月沉迷其中,这已经算是泛滥了。

孔子最喜爱的学生颜回去世时,孔子“哭之恸”,难过得号啕大哭。孔子痛哭的画面,我们都能够想象出来。

有人问他:“你哭成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

孔子说:“不为这样的人难过,还能为谁如此难过呢?”

他对音乐的喜爱是无法掩饰的,对颜回去世的悲伤是无法抑制的。他的喜悦和悲痛,都是如潮水般泛滥喷涌的。他并没有做到乐而不**、哀而不伤。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