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我觉得这句话有点孔子自我提醒的意思。孔子说:“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君子,能够少说话,多干事。”
“讷于言”,指说得少,不太会说话;“敏于行”,指行动快,执行力强,做事高效。
孔子每天都在说话。他周围那么多学生,天天找他请教,他每天都在输出知识和观点。所以,我觉得孔子是在说自己:“我希望自己也能够讷于言而敏于行。”
清华大学的广场上有一个日晷,日晷上刻着四个字:“行胜于言”。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
这样的做法有心理学的依据。在《刻意练习》《掌控习惯》两本书里,都提到过一个现象。老师将学生分成两组,教他们摄影。对第一组的学生说,考核标准是要看一学期共拍了多少张照片,谁拍得多,谁的成绩高;对第二组的学生说,不用多拍,只需要根据一张水平最高的作品来打分。
第一组学生天天拍很多照片;第二组学生就琢磨、研究理论,分析摄影技巧,欣赏别人拍的作品,他们很少拍照,作品数量不多,只能选择一张最满意的照片,如履薄冰地交上去。
所有的作品被混在一起进行评选,最后发现,最优秀的作品几乎都出自拍得多的这组。为什么?因为练得多、成长快。
这就叫作“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一天到晚坐在那里讨论一件事,理论再丰富,观点再先进,远不如亲身实践一次。实际动手做一做,不管效果如何,很快就能得到反馈。在行动中找到乐趣,不断试错,不断复盘,当然会越做越好。
我们要少一些高谈阔论,多一些实干精神。宋朝末期的时候,很多人批评宋儒,说他们不做实事,只是标榜自己忠君爱国。有一句话叫“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觉得自己很爱国,自我感动,但是对国家没什么贡献,每天只是把手笼在袖子里,谈论类似心性之类的观点,到国家危难之际,就跟着国家一起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