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开挖于春秋时期,至隋朝时已基本完工。但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强大塑造力,则要到北宋时才完整地呈现出来。
大运河奠定了开封的国都地位,也撑起了北宋的繁华。
大运河是北宋立国的生命线
赵宋立国,继承后周的政治遗产,以汴梁为首都。但宋太祖赵匡胤打心底里不希望定都于汴梁,因为开封乃是“四战之地”,并无天险可据,易攻难守,从军事上考虑,确实不是建都的首选。为了守卫国都,必须在京师驻以重兵,成本非常高。开宝九年(976年),距宋朝开国不过十六年,赵匡胤到西京洛阳祭祖,留洛期间,便与近臣发生了一次是否要迁都的辩论。
原来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有意迁都洛阳,祭祀完毕,便在洛阳行宫住了下来,不欲回东京汴梁。随行的群臣不知如何是好。
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进言:“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李怀忠的意思是,东京纵有千般不是,但毕竟得运河之便,每年可以从江淮运入漕粮数百万石,京师数十万驻军,全靠它吃饭。陛下如果搬居洛阳,能从哪里弄到这么多的粮食?因此,迁都之事,极不可行。
但赵匡胤不听,看来很难改变皇上的主意了。
此时,太祖之弟、晋王赵光义从容地说道:“迁都未便。”
赵匡胤说:“迁都洛阳也非长远之计,最好是迁至长安。”
赵光义“叩头切谏”,决心要打消太祖迁都的念头。
赵匡胤又说:“我之所以想西迁,并无他意,只是要据山河之胜,守卫国都。这样便可以裁撤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