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几首诗谈到距离,其实还是一个空间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谈时间的问题了。之前在讲《锦瑟》的时候,其实和大家谈过,一个敏感的诗人,他不光会关注到现在的自己,他不光会关注到过去的自己,他还会关注到未来的自己。他会把时间线延长,已有的人生经验加上敏感的个性会让诗人提前想到未来发生的情况。王昌龄的这首《送魏二》也是这样: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前两句给了我们地点,给了我们离别的场景。“醉别江楼橘柚香”,在江楼上,两个人喝醉酒,你一杯我一杯,因为要分别了。“橘柚香”,时间是秋天。
第二句,镜头从江楼转换到了小舟上。“江风引雨入舟凉”,两个人从楼上下来,喝完了酒,该说的话好像也说完了。上船之后,风也来了,雨也来了。当然,这个凉不只是温度上的凉,可能也是情绪上的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王昌龄想象船开走了之后,在某个晚上,朋友的船停泊在湘江上。“愁听清猿梦里长”,晚上朋友听着两岸的猿声。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的叫声总是会让人感到凄凉。“听猿实下三声泪”(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听到猿叫的声音,不自觉地就流泪了。
诗人想象朋友在江上,一个人在舟中,在月光的照耀下。他不光是在现实里听到了猿声,感到了悲凉。他入睡了,猿声也随之进入他的梦里。不管你梦着醒着,这种悲哀的情绪始终环绕着你。而诗人之所以会预想那个晚上的情形,是因为他一直在跟着朋友走,不是身体在跟着他走,而是情绪在跟着他走,自己的心在跟着他走。朋友到哪里去了,其实自己也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