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种面孔:一种是交流前的面孔,一种是交流后的面孔。
每个人在开口之前,如同肖像馆里一件静默的收藏品,这就是交流前的面孔。如果一个人经历了某些事情后,或咆哮,或大笑,或痛哭,当他的情绪达到顶点后戛然而止进入沉默,这就是交流后的面孔,我们看到了故事和过剩的情绪。
交流前的面孔,面孔就是一个静态的反射单位,如同人类学的档案,我们会产生惊讶、欣赏等情绪。一张姣好的面容冲我们灿烂一笑,我们会倾倒在其面孔之下。而交流后的面孔,带着故事性,构建着张力系统,它让情感从一种质过渡到另一种。
在我自己的短视频《当我开始真正地爱自己》中,我的面孔憔悴且失去血色,长发飘飘,那是我当时的脸庞状态,也映射了我的过去。然而,当我掷地有声且满是陶醉地念起卓别林的一首短诗《当我开始真正地爱自己》的时候,打动了33.7万人,并让他们点了赞。他们参与了我的故事。
我记得,有一个抖音网名为“艺术家Gogo”的女孩,她的面孔被烫伤,然而她充满热情地告诉人们“不要看我现在这个样子哦,未来,我一定会是出类拔萃的姑娘”。我们也参与了她的故事。
张老九是一个外卖小哥,我们看到他的面孔,便知道他是一个每天在室外风吹日晒的工作者,然而笑容依旧在他脸上绽放着。他日复一日给我们讲述着每一天送外卖的平凡的小趣事。我们就这样参与了他的人生。
我们凝视的,不是一个个抽象的皮囊,而是一个个带着生活印记的人。
我曾在观看摄影师古屋诚一为妻子克里斯汀娜拍摄的面孔后而动情哭泣,他的妻子癌症去世之后,妻子以前的照片漂浮在显影盘的**中,就像与身体脱离的一张浮在水面上的面具。那一张面孔,拥有纯粹的动人心魄的力量。当我把摄影集再往前翻,在橙红色的暮光中,我看到了她水肿的双眼。再往前翻,是他们最初的画面。克里斯汀娜的面孔,在时光的流逝中,留下生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