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创造亚当》中,他并未按部就班地还原《圣经》中上帝创造亚当的画面,而是别出心裁地聚焦于上帝和亚当指尖相触的一瞬间。当从天而降的上帝伸出手指,让灵魂通过指尖赋予亚当生命的那一瞬,仿佛眼前这个全身肌肉、身材健硕的亚当获取了无限力量,他可以立时摆脱无力的状态重新站立起来。米开朗基罗把这一伟大且轰动的创世纪瞬间,押注在指尖与指尖的轻轻一碰之间,押注在皮肤和皮肤的轻微摩擦之间,押注在触觉的传达之间。
我在制作短视频的时候,为了表现恋人之间的互相挑逗,也有相似的效仿。一对恋人指尖碰指尖,皮肤摩擦皮肤。即便隔着屏幕,这个特写镜头也能将那种轻微痒的触感传递给人们。如果再配合以轻轻的沙沙声,想必感受会更加强烈。如果这个时候我再辅助以语言或文字信息,画外传来呢喃的声音——“我发现我不爱你了”。至此,这个片段由于相悖的语言信息,撕开了裂缝,滋生了故事性和矛盾感。这个片段包含了很多信息,视觉的、听觉的、语言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质地和肌理的关注,试图恢复触觉的感知。
我无比迷恋电影《阿飞正传》里一些暧昧的触觉镜头,导演王家卫让“苏丽珍”和“旭仔”在暗淡的光线中,互相蹭着彼此略带汗液的黏腻的脸庞。
我至今都难以忘记,在《春光乍泄》中,“何宝荣”在热辣辣的阳光下把水浇在“黎耀辉”的后背上的清凉感。
电影院、音乐会、戏剧、展览等提供的是“在场”的直观感受。但隔着手机屏幕观看,人们望眼欲穿,却总是不可触达。通过恢复触觉的感知,刺激身体状态的改变,产生生理反应的共振,观众似乎就能有“在场”之感。在恍惚间,人们似乎从各自的生活环境中跳脱出来,进入短视频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