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沟通陷阱:如何识别沟通陷阱并实现职场跃迁

第五节 暴力陷阱:善待暴力

字体:16+-

陷阱5:暴力就是暴力,不存在是否“善待”的问题。

沟通的本质是暴力。解决沟通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消灭沟通。

但是,世界上是否存在一种绝对不能乃至绝对不应消灭的沟通呢?

答案是肯定的。世界上存在这样的沟通,前提是要为它的暴力本质定性。

还是那句话,任何沟通必然或多或少地伴随着暴力,绝对的“非暴力沟通”是不存在的。因此,如果沟通本身能够或应该存在,其暴力属性必须得到有效的处理或控制。

具体来说,就是要将沟通的暴力本质定性为正义的或善意的。亦即“正暴力”或“善暴力”——在这种情况下,“沟通”可以或应该存在。

显然,与其对应的两个词是“负暴力”和“恶暴力”——在这种情况下,应最大可能消灭“沟通”。

区分暴力属性的方法无非两种:一曰“程度”,一曰“性质”。

其一,程度。

这一点很好理解。当暴力的程度低于某个标准线的时候,“负、恶”属性就会极大地缓解,尽管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其“正、善”属性也会相应增加,但至少这种暴力程度的沟通是可以被接受的。

其二,性质。

暴力,亦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剧烈的暴力,依然有可能是正义的,具备这种程度的暴力的沟通也是可以被接受乃至被鼓励的。

举几个例子。

批评、争吵与警告。这几种沟通形式的暴力程度显然都不低,在日常生活中却比较常见。

不否认这些沟通方式中有许多糟糕的例子,可是正面的案例也不少。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比如说争吵。这几乎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一种沟通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沟通一旦演变成争吵,便会立刻偏离方向,极难修成正果。不过,是否能拿出结果有时并不那么重要,争吵的过程本身也许更有意义。换言之,人们有时需要争吵一下。不为达成什么共识,只为发泄郁气、表明立场或捍卫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争吵就有可能是有益的。它非但不会破坏人际关系,相反有可能会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强化乃至升华彼此的感情,起到情感润滑油或催化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