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

六、仲尼之道的变异

字体:16+-

一般认为,秦王朝焚书坑儒,虽殃及诸子和各家学说,但儒学受害最深,几遭灭顶之灾而损失殆尽。“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时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仪,天下惟有《易》卜,未有它书。至于孝惠之世,乃除挟书之律,然公卿大臣绛、灌之属,咸介胄武夫,莫以为意。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错从伏生受《尚书》。《尚书》初出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傅读而已。《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在汉之儒,惟贾生而已。至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于建元之间。”[1]这种说法,影响甚大,它给人造成的突出印象,似乎在汉初几十年里,儒学先师虽偶有存在,儒学诸书虽偶有发现,但儒学作为一个整体似乎已经灭绝,不复存在。其实,实事求是地考诸文献和揆诸情理,这种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前面说过,焚书坑儒的实际效果与焚书坑儒者的主观愿望恰好相反。不仅非儒学派仍然得以流传和发展,即使儒家学说与典籍也不可能遭到根本性的破坏。

西汉建国之初,为刘邦制礼作乐的叔孙通来自儒学故乡——鲁国,他不仅作为“故秦博士”服务于秦二世之时,而且在为刘邦设计礼仪之时曾在鲁国率百余名弟子操练演习。由此不难看到,即使在焚书坑儒之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儒生幸免于难,且继续为秦王朝服务。[2]

司马迁曾准确地指出:“及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3]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司马迁仅用“缺”字,而不是“六艺从此绝矣”,足见其用心之良苦;二是所谓坑儒者云,似也仅是一些不轨的“术士”伏法而已,而鲁国诸儒如孔甲者流仍然相当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