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体用论

通义003

字体:16+-

上来就财物问题,发见仁心不容许小己之私欲。人人可返求而自得其征。今次,当就生存与正义冲突的问题作一番考察。佛家说有他心智,他心者,谓他人或众生的心,佛能知之,无幽不烛。佛有此智,曰他心智。余谓人皆能知他心,《诗经》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是也。不独并时人之心可以忖度而知,古人往矣,其行事在传记者,亦可忖度而知。有问:“俗人以卑污之恶习测高明之伟抱,云何可符实际?知他心未易言也。”答曰:忖度他心而得其实者,须是明睿之君子,方足语是。夫唯他心可以忖度,故凡人当生存与正义冲突时之心事,必有形于外者可考察也。凡有生命之物,莫不贪生存。昔者,余尝居一破寺,古庙毁败大半。其虚室中生一小树。墙穿一洞,可通日光,树距洞不近,未得受日光,树之干则向洞倾斜以迎日光。初犹不觉其倾,积久则树干倾斜甚著。其始只向光耳,犹不得近光,久乃近之,终乃得受光。余亲见此事,推测植物似有知觉,又感其强于生存欲,故急求日光也。植物尚保护生存,而况人乎?人当危难时,有正义与生存冲突者,此种危难必是特殊的情境,如历史上所载国家倾覆、族类戮辱之痛。俗人当此际,亦莫不有仁心乍动,愤不欲生,俗人一词,见《老子》书。老子责俗人,犹佛氏之责凡夫也。然曾不一瞬,便为躯体或小己之私欲所战胜,遂决定苟且偷活之计,仁心卒被私欲障碍而不得发露。盖俗人之殉私而违仁,其由来非一日,积渐之势已盛也。然其时志士仁人毕竟不在少数,其拼万死以抗劲敌,犹庆天回地转于一旦,功不唐捐,浩气常流,仁之至也。此就中国晋代以后历史举例。至于晚明时代,民主思想已如伏流不可闭藏。自清季至于中共之兴,革命运动如怒潮汹涌万丈,前从死者,不可数计。孔子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云云。唯志士仁人,真正自识我与天地万物一体,善自保养仁心,而不敢且不忍失之,是以骤逢生死难关,便能夷然顺从仁心之启示,直突破难关而从容就义也。有问:“生命本有生生之德,今其发为仁心,在上述危难情境中,竟不容许小己之生存欲,何其果于自毁乎?”答曰:生命有刚健、纯粹诸德,故不可垢污,不可折挠。且汝疑毁生,亦大误。生命本不守故常,时时舍故生新,故故不留,所以新新不竭,以此见其生生盛德。汝疑其自毁,是不识生命之情也。凡在特殊的危难情境,仁心之动是关乎天地万物之休戚,而不系于小己之利害。注意。所以,吾人当顺从仁心,誓必死以赴公难、伸公道、张正义,是仁心之不可渝也。人若殉小己之私欲,巽懦怖死,是仁心之蟊贼、生人之耻辱也。总之,个人如值大义与生存不可并容之难关,不可并容者,如苟且偷生即不能客受大义,如实践大义决不容许偷生,是不可并容也。一般人虽不能如志士之杀身成仁,而其仁心感发,则未有不赞美志士成仁之大节者。此为人类之同情,无古今之异。由此可见,仁心常是周流乎全体,不堕于小己之私欲。全体,谓天地万物。于此,正可认识吾人生命与天地万物的生命本来无二无别。孔子敦仁之学,其骨髓在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