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比量:声是无常。宗。所作性故。因。若是所作,便见无常,如瓶等。同喻。若是其常,见非所作,如虚空。异喻。如上比量,成声无常论而破声常论。今试推寻声无常论者之思想经过。声是常欤,抑是无常欤?此一大问题不是糊涂地向客观存在的一个一个事物上去乱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发生时,在主张声无常论者的心里,当然对事物用了许多思想,也许徘徊于常与无常二者之间而久不敢决。未几,他的内心明几开发,即天机动。此中他字指声无常论者,以下他字均仿此。乍悟声是所作性,应是无常,非是常。所作者,谓物是由造作而生,今人亦共信宇宙蕃然万有都由质力变动而成,与佛说所作义不异。凡所作的东西都是有生有灭、有成有毁,故说无有恒常。他有此一悟,只是内心明几之启示,并未经实测、未经分析。他的心里犹不敢视为定案,始作为一种假设而已,于是依此假设而求证明。此时,他的思想活动首从全体着想,即综观万物,寻找公则。此便是从全体着想。既寻找公则,便要从全体中降下来,由是对于各别的事物而使用实测、分析种种方法。此际乃有求同求异之必要。首先求同,竟于瓶等事物,凡是所作性者都见其是无常,如此,则因之同类的证据已具足矣。然犹不敢视为定案,又再求异,如虚空本不是所作性,此乃因之异类,倘若虚空虽非所作而亦是无常,如此,则所作性之因便完全推翻。所以者何?所作性之因可以成立声是无常之断案者,则以凡所作性皆是无常,乃一切所作性的事物之公则也。如果找出一个非所作性的东西竟是无常,则凡所作性皆是无常之公则,便完全推翻,即所作性之因不可成立也。因既不成,断案何可定乎?今见虚空非所作性,而确是常,非无常,则因之异类中绝无有对于凡所作性皆是无常这一公则为不利之证。由斯,所作性因得成,无常之断案亦得成。因明之方法富于实测的精神,极其谨严,无有近世逻辑家玩弄名词之病,甚可贵也。有人问:“如因明的三支比量不过据已知以作类推,并无新发见。”答曰:不然。如学人当初未知声是常抑是无常,今忽发生此问题而求解决,当然不能单向此声一类事物上着想,必须唤起已往的一切经验,实即习染。综观万物,再来向声的一类事物详作考察。声的一类事物亦颇复杂,总分内声、外声。人与鸟兽皆由喉舌鼓动发声,此为内声。喉舌动发,即是造作。其他一切声响,皆称外声。外声更繁杂。必须详细考测一切所有声皆是所作性,皆见无常,方可定声是无常之断案。此乃前所未知之事,如何说无新发见?又复应知:倘有声是所作而或是常,如声常论者之说果不无证,则凡所作性皆是无常之公则被摧毁,因不可成,宗不可立。今既发见一切声音是无常,则凡所作性皆是无常之公则始坚立不摇,是其新发见之功不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