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熊十力学术文化随笔

明宗

字体:16+-

今造此论,为欲悟诸究玄学者,令知一切物的本体,非是离自心外在境界,及非知识所行境界,唯是反求实证相应故。

译者按:本体非是离我的心而外在者,因为大全(大全,即谓本体,此中大字,不与小对。)不碍显现为一切分,而每一分,又各各都是大全的。如张人,本来具有大全,故张人不可离自心而向外去求索大全的。又如李人,亦具有大全,故李人亦不可离自心而向外去求索大全的。各人的宇宙,都是大全的整体的直接显现,不可说大全是超脱于各人的宇宙之上而独在的。譬如大海水(喻本体)显现为众沤(喻众人或各种物),即每一沤都是大海水的全整的直接显现。试就甲沤来说罢,甲沤是以大海水为体,即具有大海水的全量的。又就乙沤来说罢,乙沤也是以大海水为体,亦即具有大海水的全量的。丙沤、丁沤、乃至无量的沤,均可类推。据此说来,我们若站在大海水的观点上,大海水是全整的现为一个一个的沤,不是超脱于无量的沤之上而独在的。又若站在沤的观点上,即每一沤都是揽大海水为体。我们不要以为每一沤是各个微细的沤,实际上每一沤都是大海的全整的直接显现着。奇哉奇哉!由这个譬喻,可以悟到大全不碍显现为一切分,而每一分又各各都是大全的。这真是玄之又玄啊!

又按本体非是理智所行的境界者,熊先生本欲于《量论》广明此义,但《量论》既未能作,恐读者不察其旨,兹本熊先生之意而略明之。学问当分二途:曰科学,日哲学(即玄学)。科学根本从实用出发,易言之,即从日常生活的经验里出发。科学所凭借以发展的工具,便是理智。这个理智只从日常经验里面历练出来,所以要把一切物事看作是离我的心而独立存在的,非是依于吾心之认识他而始存在的。因此,理智只是向外去看,而认为有客观独存的物事。科学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他的根本意义,总是如此的。哲学自从科学发展以后,他的范围日益缩小。究极言之,只有本体论是哲学的范围,除此以外,几乎皆是科学的领域。虽云哲学家之遐思与明见不止高谈本体而已,其智周万物,尝有改造宇宙之先识,而变更人类谬误之思想,以趋于日新与高明之境。哲学思想本不可以有限界言,然而本体论究是阐明万化根源,是一切智智,(一切智中最上之智,复为一切智之所从出,故云一切智智。)与科学但为各部门的知识者,自不可同日语。则谓哲学建本立极,只是本体论,要不为过。夫哲学所穷究的,既是本体。我们要知道,本体的自身是无形相的,而却显现为一切的物事。但我们不可执定一切的物事,以为本体即如是。譬如假说水为冰的本体,但不可执定冰的相状,以为水即如冰相之凝固者然。本体是不可当做外界的物事去推求的。这个道理,要待本论全部讲完了才会明白的。然而吾人的理智作用,总是认为有离我的心而独立存在的物质宇宙。若将这种看法来推求本体,势必发生不可避免的过失,不是把本体当做外界的东西来胡乱猜拟一顿,就要出于否认本体之一途。所以说,本体不是理智所行的境界。我们以为科学、哲学,原自分途。科学所凭借的工具即理智,拿在哲学的范围内便得不着本体。这是本论坚决的主张。是实证相应者,名为性智。(性智,亦省称智。)这个智是与量智不同的。云何分别性智和量智?性智者,即是真的自己的觉悟,此中真的自己一词,即谓本体。在宇宙论中,赅万有而言其本原,则云本体。即此本体,以其为吾人所以生之理而言,则亦名真的自己。即此真己,在量论中说名觉悟,即所谓性智。此中觉悟义深,本无惑乱故云觉,本非倒妄故云悟。申言之,这个觉悟就是真的自己,离了这个觉悟,更无所谓真的自己。此具足圆满的明净的觉悟的真的自己,本来是独立无匹的。以故,这种觉悟虽不离感官经验,要是不滞于感官经验而恒自在离系的。他元是自明、自觉、虚灵无碍、圆满无缺,虽寂寞无形而秩然众理已毕具,能为一切知识的根源的。量智是思量和推度,或明辨事物之理则,及于所行所历,简择得失等等的作用故。故说名量智,亦名理智。此智元是性智的发用,而卒别于性智者,因为性智作用依官能而发现,即官能得假之以自用。(此中得者,言其可得,而非恒然。若官能恒假性智以自用,即性智毕竟不得自显。如谓奴恒夺主,无有主人得自行威命者,此岂应理之谈。)易言之,官能可假性智作用以成为官能之作用,迷以逐物,而妄见有外,(性智作用,以下省云性用。见有外者,以物为外故。)由此成习。(习者,官能的作用,迷逐外物。此作用虽当念迁谢,而必有余势续流不绝也。即此不绝之余势,名为习。)而习之既成,则且潜伏不测之渊,(不测之渊,形容其藏之深也。)常乘机现起,益以障碍性用,而使其成为官能作用。则习与官能作用,恒叶合为一,以追逐境物,极虚妄分别之能事,外驰而不反,是则谓之量智。(以上意思,俟下卷“明心”章当加详。)故量智者,虽原本性智,而终自成为一种势用,迥异其本。(量智即习心,亦说为识。宗门所谓情见或情识与知见等者,皆属量智。)吾尝言,量智是缘一切日常经验而发展,其行相恒是外驰。(此中行相一词,行谓起解,相者相状,行解之相,曰行相。外驰者,唯妄计有外在的物事而追求不已故。)夫唯外驰,即妄现有一切物。因此而明辨事物之理则,及于所行所历,简择得失而远于狂驰者,(狂驰,犹俗云任感情盲动者也。)此或量智之悬解。(悬解,借用庄子语。)量智有时离妄习缠缚而神解昭著者,斯云悬解。悬者,形容其无所系也。解者,超脱义,暂离系故,亦云超脱。然以为真解则未也。以其非真离系,即非真解。必妄习断尽,性智全显,量智乃纯为性智之发用而不失其本然,始名真解。此岂易言哉?上云悬解者,特习根潜伏而未甚现起耳。且习有粗细,粗者可暂伏,细者恒潜运而不易察也。量智唯不易得真解故,恒妄计有外在世界,攀构画。以此常与真的自己分离,(真己无外,今妄计有外,故离真己。)并常障蔽了真的自己。(攀援构画,皆妄相也,所以障其真己而不得反证。)故量智毕竟不即是性智。此二之辨,当详诸《量论》。今在此论,唯欲略显体故。(本体亦省言体,后凡言体者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