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寅恪文集

(二)清季士大夫清流浊流之分野及其兴替

字体:16+-

清代同光朝士大夫有清流浊流之分,黄秋岳花随人圣庵摭忆论之详矣。黄氏书所论讫于光绪中晚,此后,即光绪之末至清之亡,则未述及。其实光绪之末至清之亡,士大夫仍继续有清浊之别,请依次论之。秋岳之文本分载于当时南京中央日报,是时寅恪居北平,教授清华大学,故未得见。及芦沟桥事变,北平沦陷,寅恪随校南迁长沙昆明,后又以病暂寓香港,讲学香港大学。至太平洋战起,乃由香港至桂林成都。日本投降,复远游伦敦,取道巴拿马运河归国,重返清华园,始得读秋岳之书,深赏其旸台山看杏花诗「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留待后来人」之句,感赋一律云:

当年闻祸费疑猜,今日开编惜此才。世乱佳人还作贼,刼终残帙幸余灰。荒山久绝前游盛,断句犹牵后死哀。见说旸台花又发,诗魂应悔不多来。

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曰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

兹先节录黄氏书与此问题有关之数则,然后再续述黄氏所未言及者。至黄氏所论间有舛误,或有待说明,则亦略补正并解释之于下。

简要言之,自同治至光绪末年,京官以恭亲王奕?李鸿藻陈宝琛张佩纶等,外官以沈葆桢张之洞等为清流。京官以醇亲王奕??孙毓汶等,外官以李鸿章张树声等为浊流。至光绪迄清之亡京官以瞿鸿禨张之洞等,外官以陶模岑春煊等为清流。京官以庆亲王奕劻袁世凯徐世昌等,外官以周馥杨士骧等为浊流。但其间关系错综复杂先后互易,亦难分划整齐,此仅言其大概,读者不必过于拘泥也。黄氏之书(花随人圣庵摭忆)略云:

淮南彭孙贻客舍偶闻一帙,顺德李芍农侍郎(文田)注之。所记康熙初年满人互相挤轧之状,历历如绘。尝谓有清一代,开国时满大臣互相挤轧,而汉大臣新进,兢兢业业,奉公守法,康熙诸主辄利用之以成大业。及晚清同光以来,则汉大臣互相??龁,而满大臣骄奢宴乐,??不知事,宫闱亦相阨,以速其亡。盖宦途未有不相挤者,特视为何如人。愚者,譬如担夫争道,智者则击毂偾车矣。试以晚清言,曾文正见扼于祁文端,微肃顺左右之,几不能成功,是一例。曾氏兄弟,与左文襄沈文肃交恶,虽无大影响,亦是一例。光绪初叶,帝后两党交哄,而李高阳与翁常熟交恶,其终也,促成中日甲午之战,所关于国运者甚大。当时高阳常熟阴相阨,而合肥李文忠居外,其时有言文忠有异心者,旨令常熟密查,覆奏,李鸿章心实无他,事见宋芸子诗自注。其后翁力主战,李欲格之,不能。不可战而战,所失倍甚。(页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