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明馆丛稿初编

(丁)结论

字体:16+-

自贞观十一年(西历六三七年)正月,(或二月,见乙章。)诏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文见乙章)。历五十四年至天授二年(西历六九一年)三月,周已革唐命,而有释教在道法之上之制(制文见丙章)。又历二十年唐室中兴之后,景云二年(西历七一一年),复敕僧道齐行并进(敕文见唐大诏令集壹壹叁)。约而论之,凡有三变。若通计自隋炀帝大业之世迄于唐睿宗景云之初,此一百年间佛教地位之升降,与当时政治之变易,实有关系。而与此百年间政治上三大怪杰即隋炀帝唐太宗及武曌尤多所关涉。故综合前后政治之因果,依据中西文化之同异,类次旧文,间附臆说,成此短篇,以供研求国史中政治与宗教问题者之参证。

兹有间接与大云经有关之谢灵运辨宗论中华夷分别一点,略论述之如下。但祇就此端范围推论,其余涉及佛教大小乘教义之演变诸问题,则概从省略,以免枝蔓。严可均辑全宋文叁贰谢灵运辨宗论云:

华民易于见理,难于受教,故闭其累学,而开其一极。夷人易于受教,难于见理,故闭其顿了,而开其渐悟。渐悟虽可至,昧顿了之实,一极虽知寄,绝累学之冀。良由华人悟理无渐,而诬道无学,夷人悟理有学,而诬道有渐。是故权实虽同,其用各异。

寅恪案,灵运文中所讨论者,在华人主顿夷人主渐一事,专为道生之大涅槃经而发。

慧皎高僧传柒义解肆竺道生传略云:

又六卷泥洹先至京都,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迺说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于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独见忤众,于是旧学以为邪说,讥愤滋甚,遂显大众摈而遣之。后涅槃大本至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前所说合若符契。

今据同书贰昙无谶传略云:

(谶)往罽宾赍大涅槃前分十卷。顷之,复进到姑臧,译写初分十卷。次译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明,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六十余万言。谶以涅槃经本品数未足,还外国究寻。后于于阗更得经本中分,复还姑臧译之。后又遣使于阗寻得后分,于是续译为三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