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读就懂的吕氏春秋

审应

字体:16+-

君主在发表言论和展现态度时,必须非常谨慎。明智的君主不会急于发表意见,而是先观察他人的言论,再随声附和,把别人的话作为自己话的引子,根据别人的实际行为来评价他们的名声。这样,那些游说的人就不敢信口开河,而君主则能把握住要领。

孔思请求出使别国,鲁君问:“天下的君主都像我这样吗?你要去哪里呢?”孔思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就像鸟一样,受到惊吓就会飞走。”鲁君说:“如果君主不好,他们都会这样做。违背不好的君主,离开不好的君主,难道你认为自己能够评论天下的君主吗?鸟飞走,是离开惊吓它的地方,还是飞向不惊吓它的地方,这还不清楚。但如果鸟从惊吓它的地方飞向另一个也惊吓它的地方,那鸟为什么要飞走呢?”孔思的回答有点过分了。

魏惠王派人告诉韩昭侯:“郑国是被韩国灭亡的,希望你封郑国的后代为诸侯。这就是存亡继绝的义举。如果你这样做,就会赢得大名。”韩昭侯很担忧,公子食我说:“请让我去应对这件事。”公子食我到了魏国,对魏王说:“大国命令我们封郑国的后代,我们不敢接受。我们韩国一直是大国的忧患。过去晋国的声氏被灭亡后,拘禁在铜鞮,大国没有怜悯他们。现在却让我们韩国存亡继绝,我们不敢接受。”魏王惭愧地说:“这本来不是我的本意,请不要再说了。”这是用不义的行为来推行不义的事情。虽然魏王无法回应,但韩国的不义行为却更加严重了。公子食我的辩解,只是掩饰错误,助长了过失。

魏昭王问田诎:“我在做太子的时候,听到先生的议论说:‘做圣人很容易。’有这回事吗?”田诎回答说:“这是我说的。”昭王问:“那么先生已经是圣人了吗?”田诎回答说:“在还没有功绩的时候就能知道他是圣人,这是尧对舜的了解;等到有了功绩才知道他是圣人,这是普通人对圣人的了解。现在我还没有功绩,大王就问我是不是圣人,请问大王您是尧吗?”昭王无法回答。田诎的回答,虽然昭王并没有说“我知道你是圣人”,但他问“先生是圣人吗?”已经暗示了他对圣人的理解。然而昭王的理解并不准确,田诎也没有察觉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