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读就懂的吕氏春秋

听言

字体:16+-

我们听别人说话时,必须要仔细分辨。如果不仔细分辨,就无法区分善恶。善恶不分,就会带来大乱。三代时期的王者能够区分善恶,所以能够统治天下。但现在世道日益衰败,圣王的治国之道已经废弃不用了。当今的君主大多沉迷于欢乐,大张旗鼓地享乐,建造豪华的楼台亭榭和园林,以夺取百姓的财富。他们轻视百姓的生命,为了一己之愤而随意征战。结果,老弱病残受到冻馁之苦,年轻人也瘦弱不堪,狡猾之徒却得以横行。人民陷入无尽的苦难之中,甚至被俘虏、杀戮。攻打无罪之国以扩张领土,屠杀无辜之民以获取利益。这样的君主却还想要宗庙安稳、社稷不危,岂不是很难吗?

现在有人说:“某家很富有,房屋高大,但养狗却死了,这家的围墙可以挖洞进去偷盗。”这样的话,人们一定会非议他。但如果有人说:“某个国家闹饥荒,城墙低矮,守备薄弱,可以趁机袭击并夺取它。”这样的话,人们却不会非议他。这实在是不明是非。《周书》说:“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追回,未来的事情还难以预料。只有在当今这个时代,能够明辨是非的人才配称为天子。”因此,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有能够区分善恶的人,那么他成为王者就不难了。善恶的区分应该以道义为标准,而不是以个人的爱憎为标准。爱利之道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个人漂流到海上,刚开始看到类似人的东西就会感到高兴。过了一年之后,如果看到以前在中国见过的东西,也会感到高兴。这是因为离开人群越久,对人群的思念就越深。同样地,乱世中的百姓离开圣王已经很久了,他们日夜渴望能够见到圣王。因此,贤明的君主和士人如果想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就不能不致力于明辨是非、区分善恶。

在功业、名声和言论之间,功业是首要的;在功业和事情之间,事情是首要的;在言论和事情之间,了解事情是发表言论的前提。如果不了解事情,怎么能听明白别人的言论呢?如果不了解实情,又怎么能正确地应对别人的言论呢?与别人交谈时,要看他们是否善于辩论。如果他们不善于辩论,那么就要通过学问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不经过学习就能善于倾听和发表言论的人,在古今都是不存在的。比如白圭非议惠子、公孙龙游说燕昭王停止战争以及应对空洛的遭遇、孔穿议论公孙龙、翟翦驳斥惠子的法术等等这些士人的议论都各有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需要单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