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我听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月和小月共计三百六十天构成一年,人体也与这些相对应。但为何人体的三阴三阳与天地的阴阳不完全匹配呢?
岐伯答:天地间的阴阳其实非常广泛。在实际中,我们可以从十推演到百,从百推演到千,甚至无穷无尽。但核心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阴阳的对立与统一。
在天地之间,万物初生时,还没露出地面的被称为阴中之阴;而已经露出地面的则被称为阴中之阳。万物因阳气的滋养而生长,因阴气的凝聚而成形。所以,春天的温暖促使万物初生,夏天的炎热使万物茂盛,秋天的凉爽带来收获,而冬天的严寒则让万物闭藏。如果四季的阴阳顺序被打乱,万物的生长收藏也会受到影响。这种阴阳变化在人体中也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推测。
黄帝说:我很想了解三阴三阳的配合与分离。
岐伯答:当圣人面向南方时,他的前方叫广明,后方叫太冲。在太冲部位运行的经脉是少阴。少阴经之上是太阳经,它始于足小趾外侧,终于眼睛的内侧。因为太阳与少阴相表里,所以被称为阴中之阳。以人体上下为界,上半身属阳为广明,下半身属阴为太阴。太阴之前的经脉是阳明,它始于足大趾与次趾之间。阳明与太阴相表里,所以也被称为阴中之阳。厥阴代表阴气将尽、阳气复苏,因此厥阴之外是少阳经,它始于足的第四趾。少阳与厥阴相表里,所以被称为阴中之少阳。
三阳经的配合是:太阳主表,负责开放;阳明主里,负责闭合;少阳在表里之间,起枢纽作用。但它们三者并非独立,而是相互配合、密切相关的。
黄帝又问:那三阴经的配合与分离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外部为阳,内部为阴。因此,内部的经脉是阴经。少阴之前是太阴经,它始于足大趾,代表阴中之阴。太阴之后是少阴经,它始于足心,代表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是厥阴经,它始于足大趾,因为两阴相合,无阳相伴,且厥阴位于最内,所以被称为阴之绝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