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记述的人物有帝王将相,有官僚地主,有商人学者,也有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物,如占卜者、刺客、游侠等,在上下三千年、纵横几千里的广阔历史背景上,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个或雄奇悲壮、或婉约缠绵的历史故事,做到了史学的严谨性和文学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在《史记》记述的众多风云人物中,毛泽东瞩目较多、评论较多的,要算秦末争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了。毛泽东在经过一番对比后,评价说:“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据《史记》载:项羽与刘邦均为秦末农民战争中崛起的义军将领。项羽率军亡秦,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随即二人为争夺皇位而逐鹿中原,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战争的结果,刘邦以弱胜强,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朝。
关于项羽的败因,司马迁在《史记》中总结了几条:一、放弃关中,心怀楚地;二、放弃义帝,自为霸王;三、自恃有攻伐本领,不知师法古人;四、欲以武力平天下。对于刘邦的取胜,司马迁认为他能够对有功的将士和谋臣给予应得的奖赏,而项羽则轻视有功的人,特别是对一些有见地的谋臣时常猜忌并予打击,致使将士和谋臣离心离德。
刘邦当皇帝后,自己总结成功之道是善用了张良、萧何、韩信:“运筹策帏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毛泽东在谈到刘、项的成败时,倾向于刘邦的自我总结。他说:“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