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于山东中部,由于雄伟挺拔,被称为“五岳”之首。在古代,一些功成治就的帝王必须登上泰山,筑土为坛,祭祀上天,以报答上天的功德,这叫作“封”。然后,再到泰山下的某一小山,筑土为坛,祭祀大地,报答“后土”的业绩,这叫作“禅”。
“封禅”自春秋战国以后,就被视为是王者应天承运的大典。古人受地域限制,初以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在泰山之巅祭天,与天的距离最近,人神沟通方便。初有所行,后世相袭,久而成俗。按封禅之说,凡是改朝换代、帝王易姓,都必须举行封禅大典,以示受天承命。
但是首先,必须天降祥瑞,表示帝王是受命于天;其次,受命的帝王必须功德卓著,恩泽广及四方;最后,必须天下太平,有闲暇的时间。
三者缺一,就不配去封禅。
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曾经想去泰山封禅,但是管仲却加以劝阻。齐桓公说:“我北伐山戎,经过孤竹;西伐大夏,越过沙漠,登上卑耳山;南征楚国,达到召陵,登上熊耳山,远眺长江、汉水;召集兵车之会三次,乘车之会六次,共九合诸侯,拯救天下之难。各国诸侯不敢违抗我的命令,这与夏、商、周三代帝王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管仲却争辩说:“古代封禅时,要得到东海比目鱼,西海比翼鸟,有15 种不召而来的祥瑞。而如今,凤凰没来,麒麟不至,嘉禾未生,而蓬蒿藜莠等恶草却长得很茂盛,鸱号鸟等恶鸟多次来,这种情况下,要举行封禅,恐怕是不妥吧?”齐桓公听后,深感自己的功德不够,封禅的想法只好放弃。
秦始皇时期,他并吞六国,一统天下,九鼎归秦。所以,称皇帝后的第三年(前219 年),便封禅泰山。承天受命,报功于天地。但他焚书坑儒,刑法残苛,天下人都怨恨他,尽管功有成,但恩泽有缺。所以上山途中遇到了暴风雨的袭击,没能完成封禅大典,12 年后灭亡,被上天所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