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的驴友

§城市是我们的历史

字体:16+-

§城市是我们的历史

在全世界的瞩目中,筹备了七年的上海世博会终于顺利开幕了。

两年前我接受聘请,担任湖北省世博办的首席专家。拿到聘书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世博会之于我们,不再是一个概念、一种梦想,而是愈来愈近的现实。

半个世纪前,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世博会。那时,我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为了激发我们对故乡的自豪感,讲述了许多在他看来足可夸耀的故乡人事。其中就说到我们县的特产,一种名为“佘正泰”的绿豆粉丝,曾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金奖。从此,每吃到这种粉丝,便觉胃口大开。稍长,才知道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世界博览会。在那次大会上,中国馆展出了四千多种民族珍品,并获得一千多个奖项。因此完全可从说,当时的中国馆是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第一个里程碑。

我当时的想法是,洋人通过博览会欣赏中国的物产,足见中国的伟大;但绝对不敢倒过来想:在我们自己的国度举行一次世博会,让中国人在家门口欣赏和品鉴五洲风情、万国衣冠。

有时候,历史运行的规律,恰如一句宋词所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在灯火阑珊、争奇斗胜的世界中,不是中国走向了世博会,而是世博会走进了中国。

我这么说,丝毫没有君临天下颐指气使的傲慢心态,也绝没有半点夜郎自大万国来朝的妄诞心理,而是想说明,经过一百多年的坎坷与奋斗,浴火重生的中国,已经开始用成熟的现代心智,尊重异域的文化,欣赏别国的风情。听惯了瞎子阿炳的二胡,再听一听苏格兰牧羊人的风笛,这是艺术的加法,又何尝不是感情的乘法呢?在览天下于须臾,观四海于一瞬的现代世界中,本土与他乡、人种与族群的界限正在模糊。过去,我们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接纳与厚待五湖四海的朋友。现在,我们乐于播种友谊。它的动力不是来自空洞的虚荣,而是打破隔膜之后喷涌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