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好人难得有好报(2)(1/3)
戴名世冤作“文字狱”鬼
都说“柔柔弱弱”是书生,读书人历来给人的感觉都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眼里,这群柔弱的书生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每当社会黑暗的时候,往往是他们奋起抗争,每当民族危亡的关头,也往往是他奋起拯救。但就这样一批人,他们往往受的是世上最不公平的待遇,他们除了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外,还要成为统治者权力斗争的冤魂。戴名世冤死一案,便是最好的例子。
戴名世所生活的时代,正值清廷所谓“天下太平”的“盛世”,这是清王朝的封建政权比较巩固的时代,也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因为满洲贵族入主中国之后,民族间的隔膜并不能一下子消失掉。康熙执政时,虽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人们的反清思想特别是在汉族的一部分文人中还是存在的。为了清除反清情绪和言行,清初统治者便大施专制**威,于是制造了一桩又一桩文字狱案,对具有民族气节和民主思想的人士加以打击和摧残,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处死。而戴世名的《南山集》案便是其中一例。
戴名世自小便有大志,自负才华,睥睨一世,人称“狂士”。他的曾祖父戴孟庵,就是一位有气节的明末遗老,戴名世从小就听取曾祖父的教诲,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早就种下了不满现实的种子。另外,他的父亲戴霜崖是一位穷书生,一生教书授徒,还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因之“尝借饮酒以解其愤懑”。前辈们这种消极的不满情绪对他的熏陶,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于是形成了他的反清思想和“好骂人”的性格。
戴名世才华出众,人以文名,一生写了不少好的文章。康熙四十一年,他的门人尤云鹗收集先生古文百余篇,刊行于世,名曰(南山集)或《南山集偶钞》。都御史赵申乔一向不满戴名世的“狂妄”,《南山集》问世后,遂假以罪名进行奏劾。指出:“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前为诸生时,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倒置是非,语多狂悖,逞一时之私见,为不经之乱道。徒使市井书坊翻刻贸鬻,射利营生。识者嗤为妄人,士林责其乖谬。圣明无微不察,谅俱在洞鉴之中。今名世身膺异数,叨列巍科,犹不追悔前非,焚削书板,似此狂诞之徒,岂容滥厕清华!臣与名世素无嫌怨,但法纪所关,何敢徇隐不言。……”赵申乔的这篇奏疏,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但劾戴名世最重要的话,是《南山集》中提到桐城方孝标的《滇黔纪闻》。方氏的《滇黔纪闻》,是记永历帝在滇黔称帝的事。他在《与余生书》中提出写明史,弘光、隆武、永历都要写。在这里,他提出了这三个皇帝的年号,本为清廷所不容,而且还要像“昭烈之在蜀,帝呙之在崖州”一样,列为正统,那更是清廷之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