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力管理:与其管理时间,不如提升精力

Q5:为什么长时间连续工作,换不来高产出?——让大脑间歇地休息才能迸发灵感

字体:16+-

其实,早在2020年初,我就打算撰写《精力管理》这本书了,也开始着手构思整体的框架。遗憾的是,酝酿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文档上除了一个早就定下来的书名以外,再无其他,沮丧而焦虑的我,不得不放弃。

时隔一年,重新拾起这个选题,我一下子就找到了灵感,行云流水般地构思出了现在的提纲。那一刻,我脑子里冒出了“最优体验”这个词,并深刻地感受到全情投入带来的兴奋感与充实感,并将下面的这段话摘录在日记本上。

“一般人认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心无牵挂、完全放松的时刻,其实不然。虽然这些时候我们也有可能体会到快乐,但最愉悦的时刻通常在一个人为了某项艰巨的任务而辛苦付出,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

为什么同一个选题,在年初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时间,却依旧一筹莫展;而到了年末,只是以尝试的心态重新拾起,思维却完全打开了?前后的差别,不只在于个人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心态与大脑的状态。

2020年初,我刚刚告别长达一年之久的高强度工作节奏,那一年我完成了三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还有其他零散的小项目,精力体力严重透支。尽管“难啃的骨头”已经啃完了,但我的思维并未得到有效的恢复,想要重新在心流状态下完成新工作任务,根本不现实。

长时间连续工作并不是高产出的最佳途径,因为思考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别看大脑只占体重的2%,但它需要人体25%的氧气供给。如果思维得不到足够的恢复,我们就会判断失误,降低创造力,甚至无法合理地评估风险。想要思维恢复,间歇性休息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我们的手机里有运动软件,且里面有训练课程的视频,那么仔细观看一下我们会发现:任何一项运动,在完成一组训练后,都会安排间歇性休息,目的是让我们的体力得以恢复,继续下一组的训练。思维也是一样,需要用间歇性的休息方式来获得再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