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凯文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部主管,前段时间见面,他不停地跟我诉苦,说自己现在的状态完全就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当时我还觉得他的形容有些逗趣,可细细听完才知道,他和公司里的不少人,每天都陷入在这种疲于奔命的状态里,身心交瘁。
说说凯文每天的工作情况吧!通常情况下,他每天要花费六到七个小时琢磨设计方案,还要兼顾部门里的其他事物,经常是风尘仆仆地从外面回到公司,又急急忙忙地出去,设计部里的每件事他都要亲自参与,即便人不在公司,电话也会准时打来,否则他一百个不放心。
就算是这样,凯文的时间依然不够用,他的设计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常是到最后期限才拿出东西。由于事情太杂,很难静下心思考,他设计出来的方案也不是太理想,客户好几次都表示,他们公司的创意能力不胜从前了。
挫败感涌上了凯文的心头,他跟我说,都已经有转行的念头了。可在我看来,这份工作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不然凯文也不可能坚持这么多年。眼下的症结所在,是凯文担任了主管一职后,没有及时地转变角色,并对自己的精力进行重新调配。我提议,能否先不离职,尝试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无关紧要的事交给助理或下属。
果不其然,两个月过后,凯文的状态好了很多。他说:“原来每天都忙得脚底板朝天,真正有价值的事没做出多少。后来,我干脆把小事、杂事统统下放,果然效率高了很多,又慢慢找回了设计的灵感,作品比‘赶’出来的那些强太多了!”
谁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减少精力耗损,谁就是赢家。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偶然发现了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80%的财富流向了20%的人群,而80%的人却只拥有20%的财富。尽管这个比例不是十分精确,但是大部分的价值比例在这个范围内有一定的波动。之后,他开始对此进行潜心研究,最后提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二八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