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哲学:基本范畴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 哲学反思科学的历程

字体:16+-

上述分析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对科学的认识与哲学有关,特别是与科学哲学有关。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我们有意无意地选择了某种哲学思维方式,当我们用这种哲学思维方式审视科学的时候,我们才看到了科学的某种形象。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某种科学形象是特定哲学反思科学的产物。

约翰·洛西在《科学哲学历史导论》一书中将当时存在的科学哲学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哲学(科学哲学)审视科学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1]

一、第一种观点:研究科学的本体问题

在约翰·洛西看来,第一种观点的科学哲学认为,科学哲学是与重要科学理论一致,并在某种意义上立足于重要科学理论的世界观的表述。根据这种观点,科学哲学的任务是阐发科学更广泛的含义,这可以采取对谈到“存在自身”时使用的本体论范畴进行思辨的形式。

我们认为,科学中有许多哲学问题,特别是科学活动经常遇到的实在或本体问题。例如,理论术语所指称的理论实体是否存在?科学理论能否正确反映认识的那些不可观察的客体?科学是否是追求真理的事业?在这些问题上,激发了科学哲学的两个思潮及其激烈争论——科学实在论和反科学实在论之间的对立、互补与交流,构成了科学哲学不断思想创新的历史画卷。

与其他实在论不同,科学实在论者更多地强调理论实体的存在意义。例如,卡尔纳普对语言框架的接受,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W.V.蒯因的“本体论承诺”,Stathis Psillos的真理论等。这些思想家大都承认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成熟科学的理论术语能指称实体,相信成熟的科学理论至少是在逼近真理。“用Bhaskar(1979)的话说,这种实在论力图坚持一种自然主义的可能性。实在论表达一种科学作为方法与科学作为对象的分离……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的哲学,实在论希望结合三种方法论:第一,它坚守因果解释的可能性,这是实在论的核心特点;第二,它接受解释学把社会实在理解为被交往所建构的观念,但并没有得出建构主义的结论……第三,大多数实在论,未必全部实在论,都要求批判维度(因此这种实在论又称之为批判的实在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