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哲学:基本范畴的历史考察

第四节 STS的新近研究

字体:16+-

在科技与社会问题上,不论是科学主义还是反科学主义,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思想盲点。于是,经过后现代思想的提炼,STS应运而生。对此,本人曾经在《社会建构主义更多转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以“转向STS”为题做过梳理,重复内容不再赘述。

一、文献的增补和重读

从文献看,当年的几篇著述依然具有相当的引证率,如《科学的综合研究读者》(Mario Biagiolli,1999);《观念、机械和价值——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综合研究导论》(Stephen H.Cutcliffe,2000)[1];《科学技术综合研究导论》(Sergio Sismondo,2004,2010)[2];希拉·贾撤诺夫等编的《科学技术学手册》(由浙江大学盛晓明教授等翻译,北京理工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但遗漏的如下几部著述:如巴赫斯巴(Wenda K.Bauchspies)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一种社会学研究》(Science,Technology,and Society:A Sociological Approach,Oxford,Blackwell Pub.,2006)[3];S.雷斯蒂沃(Sal Restivo)主编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百科全书》(Science,Technology,and Society:An Encyclopedia ,Oxford,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4];Y.李(Yeung Chung Lee)撰写的《是科学-技术-社会还是技术-社会-科学?一种古代技术史的考察》(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or Technology-Society-Science?Insights from an Ancient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v.32 n.14,1927~1950,Sep.2010)[5]。

二、对思想历程的订正

在《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一书中,作者曾经概述了STS的发展历程,如希拉·贾撤诺夫等人在《科学技术手册》一书中,对社会建构主义转向STS划分了三个阶段[6]: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反思,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多维视野。

与贾撤诺夫不同的是,我们选择了自然主义-“社会转向”-“社会转向后的更多转向”来解释STS的发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