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哲学:基本范畴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由来

字体:16+-

事实与价值问题是一个跨学科的文化现象,如果说事实问题属于自然哲学,那么价值问题则属于人文学科。因此事实与价值及其关系问题应该属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统一科学”运动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与亚里斯多德“四因说”:有关事实与价值问题的文献至少应从苏格拉底算起。据学者们考证[1],“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对应的希腊文是“áρετη εíν γνωσι”,这一说法的较为明确出处最早在柏拉图的《美诺篇》中,但一般以为《美诺篇》是柏拉图思想接近成熟时期的作品。这就使得“美德即知识”命题到底属于苏格拉底还是属于柏拉图就成为疑案。作为古希腊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斯多德以四因说和前后分析为判据,力图统一当时的物理学、形而上学、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等。[2]

中世纪的“两个世界”特别是阿奎那“双重真理”其实就是事实与价值问题在基督教神学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按照圣经的说法,世界一分为二,上帝及其所在的“上帝之城”是永恒的,是作为终极目标的“极乐园”,而人间世界虽然是上帝创造的,但却是充满邪恶的尘世。这种世界观的科学意义在于,一方面逻辑学、天文学、数学、光学等与上帝智慧有关的科学得到保护而获得发展;另一方面,在人间世界的俗物中寻找后提炼“哲人之石”的占星术、炼金术等得到发展空间。[3]据此,阿奎那提出了“双重真理”的统一科学纲领,认为同一个真理可用双重形式表述,即哲学的理性思辨形式和神学的隐寓象征形式;存在两种并行不悖的真理,即哲学和科学的真理与神学的真理,前者来自经验和科学实验,后者来自神的启示和信仰。伊本·路西德首倡此说,其后本格尔(Sigerus de Brantia)、邓斯·司各脱、奥卡姆以及弗兰西斯·培根等人有同样主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