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随感录

教育新见

字体:16+-

哲学教育三题议[1]

记得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应当相信,一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全视其国的哲学繁荣与否而定。一个国家如果生下了真正的哲学家,那乃是它的最大的特权。”[2]尽管真正的哲学家寥若晨星,但他们的诞生却与一个国家的哲学教育状况有着莫大的关系。笔者认为,成功的哲学教育一定会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努力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狭义的哲学教育与广义的哲学教育

我们这里说的“狭义的哲学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尤其是大学教育中包含的哲学教育,“广义的哲学教育”除了学校里的哲学教育外,还包括社会上各种渠道的哲学教育,如来自家庭、朋友、社会学术团体、大众传媒、互联网等的哲学教育。比较起来,前者是学院化的,后者是社会化的;前者是系统性的,后者是分散性的;前者是理想主义的,后者是现实主义的。就最后一点差别而言,它常常使上面提到的这两种哲学教育方式处于冲突之中。比如,狭义的哲学教育总是把这样的理想灌输给学生,即哲学乃是追求真理的事业,而广义的哲学教育则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个案启发受教育者:生活是错综复杂的,在有的情况下,如在“**”期间,不仅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是非常困难的,甚至连讲真话也是十分危险的。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狭义的哲学教育与广义的哲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如果人们在哲学教育中脱离现实生活,只谈学院化的“理想”,这样的哲学教育只能是苍白的。反之,如果人们在哲学教育中无原则地迎合现实生活,只考虑“适应”,不考虑“超越”,只赞同“媚俗”,不赞同“批判”,那就会牺牲哲学教育本身所蕴含的追求真理、追求独立思想的本性。这就启示我们,成功的哲学教育必须自觉地把狭义的哲学教育与广义的哲学教育、理想主义的哲学教育与现实主义的哲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