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随感录

立足多样性,谋求新发展[1]

字体:16+-

在2001年“七一”讲话的第四部分,江泽民同志有一段十分重要的论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我们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而努力。”在这段话中,不仅包含着对以往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包含着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新的世界环境的重新体认和策略定位。总之,在这里蕴含着一种博大的、宽容的文化视野和开放的、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政策已经变得成熟了,而在以前,人们的观念总是在两个相反的极端之间徘徊。通过下面的回顾,我们还会加深对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的认识。

自大心理和自卑心理

在现、当代的中国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心理——自大和自卑,它们总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替出现,各自充当着思想舞台的主角。乍看起来,它们的出现和更替似乎是十分偶然的,其实却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各自的思想源头。

众所周知,中国是以源远流长的文化著称于世的国家。这本来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但不幸的是,在许多人那里,它竟然成了骄傲自大、故步自封的资本。透过许多现象,我们都能发现这种以自我中心主义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自高自大的文化心理。比如,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就批评过阿Q的那种“精神胜利法”,并对其文化底蕴做了深刻的揭露:“我们的阿Q却没有这样乏,他是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也有些中国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高度成熟的文化,与它比较起来,其他各国的文化还处在蛮荒阶段,完全是不足道的。事实上,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之所以把中国称之为“中国”,或者说,把中国理解为“天下”的核心,都与这种自我中心主义的文化心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