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起来,当代中国人似乎对“历史”怀着一种普遍的兴趣。然而,深入反思又使我们注意到一些完全相反的现象。我们看到,在当代中国文学界和影视界,大部分历史剧的编导都缺乏自觉的历史意识,他们编导编写出来的历史剧触目所见的都是王公贵族、后宫嫔妃之间的计谋权术、钩心斗角、同室操戈、宫闱政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所有这些传统观念与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性价值都是相冲突的。这些历史剧不仅不能为当今的生活提供引导性的价值,反而充当了阻碍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消极的思想台柱。
历史意识的关键是对当代生活本质的正确理解
什么是“历史意识”呢?历史意识并不是指一个人对历史素材、历史掌故、历史细节的熟悉程度,而在于对现在生活本质的先行的、正确的理解。我们这里所说的“先行的、正确的理解”就是在研究历史之前,先要领悟当代生活的本质。那么,究竟什么是当代生活的本质呢?市场经济和现代化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本质,而市场经济和现代化所蕴含的客观的价值导向——民主政治、个性自由、基本人权、社会公正等就是我们提倡的主导价值。如关于包公、海瑞、狄仁杰等的故事,就是以反对特权、维护社会公正为主导性价值的历史剧,就具有特别的意义。这类历史剧的问世,在客观上表明,历史意识在当今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并没有消失。
这样看来,历史意识的座右铭应是“不理解现在,就不能解释过去”。历史意识的重心永远在当代。当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时候,他表达出来的正是这种自觉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启示我们,当一个研究者还没有对当代生活的本质加以把握之前,就匆匆忙忙地扑向过去,试图做出自己的解释,这样的解释肯定是失败的。因为确定某个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和历史经验是否有意义,其判断标准就隐藏在当代的思想意识和客观的价值观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