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比较教育学

第七章 印度的学前教育

字体:16+-

第一节 印度学前教育的背景与发展

一、历史背景

印度是个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熏陶下,学前教育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一方面曾遭受英国长逾百年的殖民统治,经历反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另一方面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和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之一,印度有着千百年积淀的悠久文化传统与宗教习俗。在不同时期,印度的学前教育有着不同的背景。今天的印度可谓古老传统与殖民统治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印度的学前教育也正是这种独特而复杂的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古代印度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特有的阶级压迫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种姓):婆罗门,即僧侣(祭司);刹帝利,即武士;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首陀罗,即奴隶及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种姓制度以及婆罗门的权力高于一切,是古代印度社会的一大鲜明特点,致使其意识形态、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发展等无不打上这一烙印。当时的教育以维持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这也是教育的主导思想。

近代印度主要是指沦为英国殖民地时期的印度,一般以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为起点,到1947年印度独立止,时近二百年。印度近代的学前教育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前,长期未得到重视。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学前教育被认为是官方无须过问的事情。

印度的幼儿教育始于150年以前。印度在此领域之成就可能源于幼儿学校的悠久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也就是印度刚独立不久的这段时间,印度本国学前教育领域有许多重大的革新。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