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主要运用教育借鉴理论分析西方幼儿园课程模式影响中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以及四个时期中产生影响的四个发展阶段。根据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幼儿园课程模式的历史脉络,我们将其划分为“以日为师”“以美为师”“以俄为师”“借鉴欧美”这四个发展时期,而每一个时期的学习和借鉴都经历了跨国吸引、决策、实施、内化或本土化这四个发展阶段。
教育借鉴理论的提出者大卫·菲利普斯指出,当借鉴而来的教育政策或实践实现内化或本土化以后,在内外环境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国的教育系统又会展开新一轮的教育借鉴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幼儿园课程的百年发展正是这样一个不断借鉴和发展的过程。
一、清末民初“以日为师”的幼儿园课程发展阶段(1903—1918年)
跨国吸引(cross-national attraction)是菲利普斯提出的教育借鉴理论的第一阶段,主要用来解释一个国家会被其他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实践吸引的原因。菲利普斯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与实践被跨国吸引至少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即内在动力(inner impulses)和外化潜力(externalizing potential)。从内在动力来说,清末民初,中国对西方幼儿教育课程的借鉴源于本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独立的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民族国家陷入危亡的边缘。有识之士在民族国家内外交困之中急欲救国图存、富国强兵,掀起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和革命运动。此时,邻国日本的迅速崛起,使得革命者开始思考其背后的动力,其中,教育被认为是日本富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外化的潜力来看,西方幼儿教育课程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日本来实现的。此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大变革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在日本得到快速发展。在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制度的保障下,日本的幼儿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并在亚洲地区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