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主要是通过自主建构的方式来学习的。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在同周围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儿童获得经验的过程不只是教师讲解的过程,更是儿童探究、发现、尝试及交往的过程。下面我们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1]
【案例】滚铁环
图1-5 滚铁环
滚铁环(图1-5)是幼儿园经常有的活动。刚开始把铁环呈现给孩子时,吴老师只有一个教育目标,那就是通过示范,不断让幼儿练习,习得滚铁环的技巧。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她发现孩子们像是在完成任务,失去了兴趣。所以,她就思考自己能否改变一下教学策略呢?自己以前单纯希望孩子通过模仿、练习掌握滚铁环的技巧是否恰当?于是当她给下一届小朋友第一次呈现铁环的时候,她改变了策略。
她首先在小朋友们面前滚铁环,故意没有成功,小朋友很真诚地给她加油:“吴老师加油,吴老师加油!”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吴老师终于把铁环滚起来了。小朋友们问:“吴老师,你有什么诀窍吗?”照往常,吴老师会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告诉小朋友技巧的机会,但是这次她故意说:“我也不知道诀窍啊,这样吧,我把这个铁环放在活动区,你们早晨谁来得早就试试吧。”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早晨来得都非常早,来了就去抢铁环尝试。吴老师则在旁边细心观察。有一天,东东找到吴老师,说他能把铁环滚起来了。其实,根据吴老师的观察,东东并没有完全掌握,但是她还是把其他小朋友召集过来一起为东东见证和加油。东东前两次都没有成功,急得都出汗了,后来终于有一次成功了,小朋友们都为他鼓起掌来。吴老师说:“祝贺东东,但是他为什么有时候能滚起来,有时候滚不起来呢?”小朋友们七嘴八舌:“还是不熟练,我们再试试。”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继续热火朝天地尝试。又过了几天,思思和成成找到吴老师说他们也会了,吴老师召集其他小朋友来观看。果不其然,思思和成成都把铁环滚起来了,但是思思把钩子放在了铁环的下半部分,成成把钩子放在了铁环的上半部分。孩子们后来通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是,钩子放在哪个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力度和方向。接下来的几天,吴老师又组织小朋友展开滚铁环的比赛,看谁的铁环滚得快,谁就赢了。但是豆豆突然说:“我爸爸说了,铁环滚得慢更难……”这引起了小朋友的讨论,大家通过尝试,证明豆豆说得确实有道理,所以之后的比赛改成了看谁的铁环滚得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