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儿教育概论

第三节 幼儿德育

字体:16+-

【头脑风暴】

今天是笑笑的妈妈来接她,妈妈今天看起来脸色不太好,笑笑看到妈妈后非常高兴,跟妈妈提出要去超市买娃娃,妈妈说:“孩子,今天就不要去了,妈妈今天身体不舒服”,可是笑笑根本不理会妈妈说的话,哭着闹着要去超市。最后,妈妈还是答应笑笑去超市。

你对笑笑妈妈的做法是否赞同?应该对笑笑进行怎样的教育?

幼儿德育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发展幼儿社会性,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主要着眼于发展幼儿社会性和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幼儿德育的概念,需要区别道德、品德、德育、社会性、社会性发展(社会化)等基本概念。

道德是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道德多以公共舆论的形式出现,对人的行为具有一种不成文的制约作用,但不具有法律的效力。强调人们行动的自觉性,通过宣传扩大影响。[2]

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再现称为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简称为品德。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倾向和特征。人的每一种品德都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要素构成。在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四要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发展较差,因此,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养成上。

德育实质上就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狭义的德育是将一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人的道德思想、意识、态度和行为的过程。[3]广义的德育则则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个性心理四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