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通过教育实验研究发现,教师期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直接重大的影响,证明在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有些学者认为,由于幼儿在幼儿园与教师、同伴一起度过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师幼关系会成为幼儿建立同伴关系的模式,而且,良好的师幼依恋关系能够对安全性低的亲子关系起到补偿的作用。
(一)师幼互动影响幼儿人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艾里克森在1950年出版的第一部著作《童年与社会》中强调:幼儿从进入人生中第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园,就开始与教师发生直接的行为往来。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当教师认为某些学生是聪明的,学业会有迅猛发展,因而对他们抱有积极期望,而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智力都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相比之下,那些没有得到教师期望的学生,在经过同样长的时间后,智力发展和进步则不明显。而事实上两类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并没有什么差别。近年的研究还表明,教师期望不仅影响幼儿的学习和智力发展,而且对自我概念、自我期望、动机、归因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幼儿的行为、个性、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等多方面的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因期望的不同,对幼儿采取不同性质、水平的接触以及不同的教学、评价态度等。当教师对幼儿抱有较高期望时,教师与幼儿相处的心理气氛就会比较积极、融洽;教师会更信任幼儿,不仅给予更多的语言鼓励,而且会用微笑、注视、身体接近、点头、肯定手势等身体语言对其进行鼓励;教师会给幼儿更多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更经常地提问他们,对他们有更高的行为要求,幼儿也更有可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师对幼儿的注意、赞扬和批评的方式也都表现出积极的倾向。可见,较高期望带来的良好教育结果绝非偶然,而是系统的积极对待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