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思维逐步摆脱客观事物和行动的制约
2~3岁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行动性,突出表现在幼儿的思维过程离不开思维的对象,离不开对实物(思维对象)的实际操作,且他们不能预见操作的结果。幼儿的直接行动思维是一种“尝试错误”式的智慧动作,具有外显性。对于该年龄段幼儿的教育,皮亚杰曾明确指出:“若剥夺孩子的动作就会影响孩子思维的进程,思维的积极性就会降低。”随着幼儿记忆能力的增强,生活经验不断丰富,3岁以后幼儿的思维有了一个跨越性的发展。
4~5岁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突出表现在幼儿的思维逐步摆脱了对同步“尝试错误”操作的依赖性,而依靠对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事物的联想来进行思维。通常,幼儿会借助他们所感知过的和经历过的事物的心理映象来思考问题,因此他们解决与其生活经验相类似的情境的问题时较容易,但是对于与他们生活经验没有任何相关的问题情境,他们不仅解决起来非常困难而且缺乏探索问题的兴趣。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要引导幼儿探索生活周围的环境,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从幼儿实际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在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下,5岁以后的幼儿思维又有了新的变化。
5~6岁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不断完善,开始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抽象逻辑思维是在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在积累了各种感性经验与表象的基础上,才能抽象概括出表象的本质属性。在幼儿晚期,幼儿经验越来越丰富,而且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推动幼儿思维进一步发生质的变化,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幼儿思维的发展进程是不可逆的,其思维发展水平会越来越高。如幼儿思维内容的发展,由原来的反映事物表面化、片面化且零散无系统,逐步发展到客观化、深刻化地反映事物,进一步接近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就发展的结果来说,又不是相排斥的。当幼儿思维发展到高一级水平后,一开始的发展成果并没有消失,而是整合在新的发展水平中。因此即便是抽象思维发展相对成熟的成年人,遇到陌生的物件时,也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尝试了解它,运用动作思维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