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互动质量是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的核心,对幼儿语言、认知、社会性的发展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7]因而,对幼儿园班级教育过程中人际互动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量表》第三版中的子量表“人际互动”作为评价工具,对全国东、中、西部8个省市428个幼儿园班级的人际互动质量进行了观察评价;基于这些评价数据,本研究对我国幼儿园人际互动质量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下面,研究者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逐一进行讨论,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质量提升建议。
(一)我国幼儿园人际互动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幼儿园人际互动质量整体质量水平不高,仅有9%的班级人际互动达到高质量,但接近半数(45%)的班级人际互动整体质量处于低质量水平(未达到合格),其中7%的班级人际互动质量处于不适宜水平(这意味着幼儿几乎整天都在消极的互动中度过,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伤害)。本研究的发现与刘焱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刘焱等(2014)[8]研究发现,幼儿园人际互动质量偏低,表现在只有少数教师(13%)会鼓励和引导幼儿轮流、分享、合作解决问题;大部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更多是指向维持秩序和控制幼儿行为。虽然评价工具和样本不同,两个不同的研究表明了一个共同趋势:幼儿园人际互动质量较低,整体距离“高质量”有较大差距;且人际互动质量园际差异很大,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研究者认为,幼儿园人际互动质量偏低,从结构性要素的角度来看,班级规模大、生师比过高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从教师队伍素质来看,专业化程度整体偏低,缺乏对高质量人际互动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与反思。因此,要整体上提升幼儿园人际互动质量,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比如实施严格的办园准入标准),增加教师数量,按照标准编班和配备教师,把班额和生师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职前培养质量和职后培训与研修质量,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同时,幼儿园教师应树立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互动过程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动态质量观,加强对人际互动质量的专题研究与反思。结合本研究的发现,在各个互动项目的质量提升上,研究者给教师们的具体建议如下。